(縣人民政府駐蚺城街道)
宋宣和三年(1121年),歙州改為徽州,婺源隸徽州管轄。
1934年劃歸江西省,1947年復歸安徽省。1949年5月1日又劃隸江西省?,F屬江西省上饒市。
1984年,設置清華鎮建制(贛府廳字[1984]357號)。1985年4月18日,設立珍珠山、武口、曉林、鳳洲鄉(贛府廳字[1985]230號)。
1993年,撤銷秋口鄉、江灣鄉、賦春鄉、中云鄉,設立秋口鎮、江灣鎮、賦春鎮、中云鎮(贛民字[1993] 34號批復)。
1994年11月25日,撤銷許村鄉、鎮頭鄉、大畈鄉、思口鄉,設立許村鎮、鎮頭鎮、大畈鎮、思口鎮(贛民字[1994]238號批復)。
1997年8月18日,撤銷太白鄉,設立太白鎮(贛民字[1997]175號批復)。至此,全縣轄11個鎮、16個鄉:紫陽鎮、清華鎮、大畈鎮、江灣鎮、思口鎮、秋口鎮、賦春鎮、鎮頭鎮、中云鎮、許村鎮、太白鎮、沱川鄉、段莘鄉、古坦鄉、浙源鄉、溪頭鄉、鄣頭鄉、甲路鄉、曉鳙鄉、武口鄉、瀲溪鄉、龍山鄉、高砂鄉、珍珠山鄉、曉林鄉、梅林鄉、鳳洲鄉。
1999年5月31日,撤銷武口鄉,并將梅林鄉的上梅洲村委會、瀲溪鄉的東嶺塢村委會劃歸紫陽鎮(贛民字[1999]125號批復)。
2001年12月3日,撤銷瀲溪鄉,西坑村委會劃歸紫陽鎮;楊溪、善坑村委會劃歸梅林鄉;撤銷曉林鄉,劃歸中云鎮;撤銷曉鳙鄉,劃歸江灣鎮(贛民字[2001]570號批復)。
2003年8月19日,鄣山鄉更名為大鄣山鄉(贛民字[2003]190號批復)。
2003年9月28日,撤銷高砂鄉,成建制劃歸紫陽鎮管轄(贛民字[2003]252號批復)。
2003年10月21日,撤銷梅林鄉,成建制劃歸紫陽鎮管轄;撤銷大畈鎮,成建制劃歸江灣鎮管轄(贛民字[2003]273號批復)。2003年底,全縣總人口33.5萬人。
2005年3月17日,江西省民政廳《關于同意婺源縣撤并鄉鎮的批復》(贛民字[2005]26號):同意撤銷婺源縣龍山鄉,成建制劃歸中云鎮管轄;撤銷鳳洲鄉,成建制劃歸許村鎮管轄(贛民字[2005]26號批復)。
2006年1月20日,撤銷甲路鄉,成建制劃歸賦春鎮管轄;撤銷古坦鄉,成建制劃歸大鄣山鄉管轄(贛民字[2006]5號批復)。
2007年,設立工業園管理委員會。
2008年,設立蚺城街道辦事處。
蚺城街道辦
居委會(9個):花園域、涵春、文博、儒學前、蚺城、文公、天佑、瑞虹、朱塘
村委會(4個):香田、東嶺塢、上梅洲、城關
紫陽鎮
居委會(2個):武口、七里亭
村委會(18個):楊坑、西坑、齊村、考水、王家墩、梅林、一都、雍溪、馬家、坑口、戴家、湯村、楊溪、向陽、善坑、湖林、高砂、嶺下
清華鎮
居委會(3個):新街、橫街、長林
村委會(8個):清華、雙河、東園、花園、浮溪、詩春、里村、洪村
秋口鎮
居委會(1個):沙城
村委會(15個):秋口、里源、洙西、秋溪、梓槎、官橋、詞坑、黃源、李坑、漁潭、白石、嶺溪、王村、言坑、占才
江灣鎮
居委會(3個):江灣、梨園、蓮花芯
村委會(18個):江灣、占坑、汪口、鐘呂、洪坦、荷田、曉起、栗木坑、曉鳙、前段、大瀲、東頭、大畈、浯村、濟溪、低源、龍潭、古蜀地
思口鎮
居委會(1個):云丘
村委會(8個):思口、西源、長灘、高枧、河山坦、前坦、思溪、西沖
中云鎮
居委會(1個):曉林
村委會(8個):中云、霞港、橫槎、方村、曉林、龍山、桃溪、長堯
賦春鎮
居委會(1個):長降
村委會(17個):賦春、長溪、巖前、林塘、沖田、排前、新田、洪家、游汀、臧坑、虎溪、盤坑、甲路、嚴田、胡家、湖山、對塢
鎮頭鎮
居委會(1個):立新
村委會(5個):鎮頭、冷水亭、張村、梅田、游山
許村鎮
居委會(1個):中洲
村委會(13個):許村、董家、汾水、仁洪、盤山、朗湖、周溪、洙坑、水埠頭、項家埠、汪村、曹村、小港
太白鎮
居委會(1個):大山頭
村委會(8個):太白、薛村、玉坦、程家灣、潘村、曹門、楊村、新屋
溪頭鄉
村委會(8個):下溪、青石、桐木土太、上溪、西岸、龍尾、城口、硯山
段莘鄉
村委會(12個):西垣、中村、裔村、金坑、閬山、東石、段莘、慶源、槎口、汪槎、大汜、官坑
浙源鄉
村委會(7個):鳳山、嶺腳、虹關、廬坑嶺、廬坑、沱口、周家山
沱川鄉
村委會(4個):河東、理坑、河西、小沱
大鄣山鄉
村委會(15個):古坦、水嵐、西山、菊徑、戴村、程村、通元、黃村、和村、車田、鄣山、洪源上村、洪源下村、白石源、莒莙
珍珠山鄉
居委會(1個):珍珠山
村委會(4個):黃砂、吳源、秀水、虹沖
全縣共172個村委會,25個居委會。